《江苏省2022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方案》明确的第二项整改事项已整改完成。根据《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验收销号工作办法》,现将该问题整改完成情况公示如下:
一、整改问题
南京市2019年7月印发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 2019年年底前全市建成区基本完成雨污分流改造,2021年年底前完成排查检测和质效提升。2022年6月现场调查发现,南京市雨污分流工作推进迟缓,主城6区应于2021年完成1100个片区雨污分流改造,仍有近一半未完成。
南京市雨天污水溢流问题突出。其中,江宁区金盛路鞭鞍河01截污口大量生活污水雨天溢流,最终通过鞭鞍河泵站进入秦淮河。栖霞区仙林大学城老十里长沟暗涵内大量污水溢流到临时截污设施下游,河道被染成黑色,周围臭味浓烈。秦淮区内桥北端西侧雨水排口025、四象桥南端西约70米无标识排口、中山南路桥南端东侧雨水排口024、安江河桥东端南侧管道排口、秦淮区友谊桥东端北侧雨水排口、南大和园小区北侧和园北沟等点位均存在雨天污水直排河道问题。
南京市许多自然河道因加盖变成暗涵,是雨季污水溢流重灾区。为此,南京市2020年8月制定城市暗涵整治专项工作方案,要求实现暗涵内污水应收尽收。但现场抽查南京市正在整治的进香河和已上报完成整治的九华山沟、紫金山二沟等暗涵发现,整治措施大多采用临时截污方式,效果不容乐观。与此同时,朱家山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治标不治本,雨天大量污水从截污设施中溢出直排。
调查还发现,鼓楼区龙江河、秦淮区明御河、江宁区金村沟河、浦口区学府渠、六合区葛塘河、双巷路烧西桥南侧中心河、雨花台区建宁撇洪沟等河段水体发黑发臭问题严重。
二、责任单位
南京市人民政府
三、重点措施
一是加快片区雨污水管网清疏修缮和分流改造。围绕主城六区1100个片区雨污水管网清疏修缮的建设目标,排查检测片区排水设施运行状况,清疏片区雨污水管道,整改错混接问题,在2022年底已完成966个片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 2023年11月底前,完成剩余134个片区雨污水管网清疏修缮,其中,玄武区完成55个片区、秦淮区完成23个片区、鼓楼区完成48个片区、栖霞区完成1个片区、雨花台完成7个片区。二是有效治理雨天溢流污染。推进东阳城市污水处理厂(10万吨/日)、江北五桥污水处理净水厂(6万吨/日)、江心洲污水系统第二主通道(10公里)等项目建设。完成城东—高桥污水厂4.5万吨/日厂际连通工程,完成栖霞区学海路、秦淮区紫金东路等24公里污水主次干管修复改造,完成仙林东方天郡、江宁区税务干校、秦淮区德基紫金南苑等30个片区雨污分流改造,推动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覆盖率达77%。强化排口溯源排查整改和优化改造,加强日常巡查检查和设施维护,加大违规排水户的源头管控。完成鞭鞍河、老十里长沟、和园北沟、内秦淮河中段、安江河、友谊河、朱家山河等9处突出水环境问题整治整改。三是提升暗涵整治成效。加强城市暗涵入涵混流污水溯源排查和整改,实现暗涵内污水应收尽收。围绕进香河、九华山沟等暗涵汇水范围,完成新街口、锁金村和玄武门等3个街道14个片区雨污水管网清疏修缮,完成内秦淮河北段九华山沟截流系统改造工程,有效释放雨水,改善暗涵排水条件;加强周边排水户批后监管,加强执法检查,规范排水行为,加强日常管理养护,严控污水进入暗涵,提升玄武区进香河、九华山沟、紫金山二沟等暗涵整治成效。四是保障河道水体水质达标。推进雨污水管网清疏排查和错混接整改,加快区域污水管网改造建设,完成雨花台区岱山保障房区域以及秦淮区瑞鑫兰庭等16个小区雨污水管网排查整改,完成江北新区葛民路、雨花台区岱山地区污水管网建设4公里,连通龙藏大道污水主管道,完成鼓楼区江东路以东10公里市政雨水管网排查修复等工程,完成秦淮区明御河河道水环境整治。完成龙江河、明御河、金村沟、葛塘河、学府渠、中心河、建宁撇洪沟等7条河段水体发黑发臭问题整改,实现河道水质达标。五是对问题涉及的河道、暗涵、沟渠等开展长期监测,持续实施长效提升措施确保水质达标。压实问题涉及的河长责任,强化基层河长巡河护河,发现问题及时交办处置,加强河道常态长效管护。
四、整改目标
加快片区雨污水管网清疏修缮和分流改造,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和市政雨污水管网错混接整改,实施河道和入河排口整治,提升暗涵整治成效,保障河道水体水质达标。
五、完成情况
(一)完成1100个片区雨污水管网清疏修缮和分流改造。围绕主城六区1100个片区雨污水管网清疏修缮总任务,在2022年底完成966个片区的基础上,实施年度剩余的134个片区雨污水管网清疏修缮工程,至10月中旬,已完成134个片区排水设施排查检测、排水管道清疏修复、错混接点位整改等建设内容,其中,玄武区完成55个片区、秦淮区完成23个片区、鼓楼区完成48个片区、栖霞区完成1个片区、雨花台区完成7个片区。
(二)雨天溢流污染得到明显缓解。健全区域内污水收集系统,完成24公里污水主次干管修复改造;完成重点部位雨污混接关键点改造,实施排口溯源排查整改和优化改造,拆除河道上端涵口截流设施;完成城东—高桥污水厂厂际连通,建成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覆盖率达77%,城镇污水集中收集率提升到88.7%(2023年1—9月,BOD测算)。朱家山河、内秦淮河中段、安江河、友谊河、老十里长沟、和园北沟、鞭鞍河等9处突出水环境问题整改已全部完成,实现旱天无污水直排,雨天排口排水溢流污染明显缓解。
(三)暗涵整治成效得到巩固。加强城市暗涵溯源排查和整改,完成新街口、锁金村和玄武门等街道25个片区雨污水管网清疏修缮,完成进香河路7座雨污水管道交汇节点井建设,完成演武新村严重起伏段污水管道改建,并对暗涵周边多处混接进行切换改造,严控污水入涵。进香河、九华山沟、紫金山二沟等暗涵整治效果进一步提升,入涵混流污水已大幅减量。
(四)河道水体水质实现达标。统筹推进55个小区雨污水管网清疏排查和错混接整改,加快区域污水管网改造建设,建成城南等污水主通道,有效收集周边片区生活污水;加快开展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河道清淤和生态修复,进一步提升河道水环境质量;葛塘河示范打开120米暗涵段恢复为明河,建宁撇洪沟新建2000吨混流污水和初雨调蓄池。龙江河、明御河、金村沟、葛塘河、学府渠、中心河、建宁撇洪沟等7条河道全部整改完成,消除水体发黑发臭问题。
(五)各级河长责任压紧压实。市河长办组织召开整改部署会,进一步压实各级河长责任,强化工作履职,对巡河频次做出明确要求,以坚决的态度抓紧抓实问题整改。市级总河长及相关市级河长定期开展巡河,2023年以来,针对警示片披露问题河道各级河湖长巡河总次数2587次,交办问题1557件均已处置到位,切实形成巡查检查、问题发现、交办分办、协调解决的工作闭环。
如对该问题整改完成情况有异议,请在公示期间(2023年10月20日至2023年10月26日)向联系人反映(电话:孙健云 52367825;展沂8327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