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2947752/2025-64948 | 信息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财政决算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 生成日期: | 2025-09-22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2024年度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南京市建设工程储备中心整体预算绩效自评价报告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城市建设;绩效评价;南京市;城建项目;绩效;公共基础设施;储备中心;建设工程;研究;设计 |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
根据市财政局文件要求以及《南京市市级预算绩效运行监控操作规程(试行)》、《南京市市级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操作规程(试行)》的相关要求,我单位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单位负责人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任组员的评价小组。按照要求对单位的部门整体履职成效进行了认真核实和分类评价,依据时间节点序时推进工作进度。现将2024年度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工作报告如下:一、单位概况
(一)部门基本情况1.单位组建我单位成立于2004年8月,公益一类事业单位,2019年1月更名为南京市建设工程储备中心,经费来源自收自支。
2.职能定位“三定”方案要求承担市级大中型城建项目的储备、论证工作(含可研、评估、论证、审查等);承担建立管理市级城建项目储备库工作;参与市级项目的立项工作,参与其中的重大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工作;参与建设项目中长期及年度建设发展规划计划的编制工作;开展对未来发展趋势和城市建设、需要项目的研究工作。
3.内设机构及人员情况
中心内设有四个科室,综合科、储备科、计划科、编审科。核定事业编制20人,现有在职在编16人,辅助人员(公益性岗位3人),无退休人员。
4.资产情况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储备中心资产账面数为:资产194.94万元(其中流动资产179.19万元,占比91.92%;非流动资产15.75万元,占比8.08%)、负债58.37万元、净资产136.57万元;实有数为:资产194.94万元、负债58.37万元、净资产136.57万元,账实一致。
(二)单位收支情况
1.单位预算收支情况
本单位2024年收入888.3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594.73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293.57万元,上年结转和结余0万元。
单位预算支出总计888.3万元,其中:基本支出558.17万元,项目支出330.13万元。
(三)单位绩效目标
中长期战略目标:参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编制,开展重点城建项目储备研究管理,为南京城市高质量发展做好战略性谋划和技术性储备;科学有效管理市级城建项目储备库,构建高效运转的城建项目储备管理机制,为全市城建计划编制和城建项目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加大储备人才培养力度,为南京城市建设输送高质量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年度目标:紧扣年度储备计划,切实做好项目推进。一是完善交通路网体系。围绕高水平推进城市交通路网建设要求,重点针对影响城市交通系统健康运行的断头路、快速路节点和慢行通道等建设工程开展储备、论证,为工程项目立项和后期建设实施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二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围绕高品质宜居城市建设要求,重点针对重要道路环境品质提升和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慢行体系优化开展系统研究,为在建和规划轨道站点的建设提升提供重要技术参考。三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围绕打造全龄友好型城市建设要求,重点针对无障碍设施和儿童友好设施等开展,保障出行需求、优化道路空间的交通微改造实施方案储备。从系统性、综合性、体验感角度,关注全方位全链条出行路径转变。四是加强城市安全韧性。围绕高标准韧性城市建设要求,重点针对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消防安全设计等方面编制技术实施方案,为“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具体建设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撑。
二、评价结论
本次绩效评价依据市财政局《南京市市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南京市市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计划》、《南京市市 级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紧密联系单位实际,运用评价体系及评分标准,共设置了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41个三级指标体系;同时结合单位年度工作计划、财务账表数据、部门履职情况、市级考核情况等方式,整理数据、分析汇总,对我单位整体绩效进行严格认真地评价。绩效综合评分98分,等级为“优秀”。
2024年,储备中心立足南京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阶段,结合当前城市建设和经济环境现状,扎实推动储备计划高效实施,年度计划任务均按目标要求有序推进。
一是完善交通路网体系。围绕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进一步优化区域路网,开展玄武大道北辅道(聚宝路东延)、沪宁连接线森林摩尔段新增上下匝道、和燕路—北祥路南延通道、西八府塘跨秦淮河桥等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中心坚持“一线工作法”,多次赴项目现场实地踏勘、倾听民意、发现问题,并在方案设计过程中会同规划、交通、城管及属地街道等部门多轮会商,力求全面提升工程可实施性,为完善铁北、老城东南等片区路网体系,优化居民出行便捷程度做好支撑。
二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结合城市更新契机,对红山路—和燕路沿线建筑立面、商铺店招、绿化环境、市政设施等方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有效改善重点片区市容市貌;启动新街口、大行宫、上海路等重要地铁站点周边路网与慢行体系优化研究,提升接驳“最后一公里”出行舒适度;开展轨道交通站点周边非机动车停车设施优化方案设计研究,对全市存在问题的相关地铁站进行实地调研,摸排非机动车停车需求与现状问题,并会同交通、城管等部门共同研讨对策,形成了综合性治理方案,以期有效改善地铁站点周边环境品质。
三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开展风景名胜区无障碍系统化改造项目研究,以紫金山、雨花台、莫愁湖三个重点景区为示例,结合游览人群的特征差异和各个景区风貌特点,针对性提出兼具实用功能和美观效果的改造方案;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交通微改造实施方案研究,以儿童医院、科睿小学为案例,现场摸排存在问题、提出改造对策,并形成技术导则,为建设全民、全龄友好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打好基础。
四是加强城市安全韧性。启动医养结合建筑消防设计实施方案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技术实施方案研究工作。其中,“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技术实施方案全面梳理了具备应用场景改造或建设条件的各类空间,系统开展了规划布局研究,编制并印发了建筑科学设计、二次改造等方面的技术指南,有效指导了“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具体建设工作。医养结合建筑消防设计实施方案针对医养结合类建筑,系统研究了平面布置、安全疏散和避难、建筑防火构造、消防救援和灭火设施、消防电气、防烟排烟等设计对策,并将成果以设计导则形式固化,为我市医养结合建筑消防设计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本单位绩效指标多为定性指标,缺少专业的量化指标。在今后的绩效评价中,进一步细化分解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将更多的量化指标引入指标体系设置,提高绩效管理的有效性。
五、有关建议
建议多举办相关培训和交流,提升单位人员编制绩效评价指标水平,使绩效评价指标更具科学性、合理性,从而促进绩效评价结果有效应用。
六、评价工作开展情况及其他需说明的情况
无
附件:南京市建设工程储备中心2024年部门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得分表
南京市建设工程储备中心
2025年6月12日